文章正文
成功签约北京传媒大学安防监控维修维护工程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07-12 07:45:25    文字:【】【】【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CUC)”,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传媒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为核心,以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文、工、艺、管等多门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拥有CSSCI来源刊物《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ESCI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联合主办CSSCI来源刊物《当代电影》《中国电视》
学校总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100余人,教职工1989人;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含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直属教学单位,开设91个本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及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3 年,因广播电台技术人员的极度匮乏制约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于1954年开办“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培养掌握广播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中央广播事业局委任局干部处副处长谢俭风及业务处科长孙振先负责训练班筹建工作。1954年3月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在北京西南郊良乡12号发射台内举行了首届学员开学典礼。这是一所具有中专性质的技术学校,专门培养从事广播技术维护工作的人员。训练班先后共办了六期,招收学员922人。 [14]
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学校从各个方面挖掘教师资源。1956年6月30日,教职员工发展到26人。7月28日,训练班继续壮大,教职员工达到35 人。到1956年12月底,教职员工增加至53人。 [29]
1958年3月24日,“全面大跃进”和“全民大炼钢铁”的时期,训练班各班停课进行劳动教育,200 多名学生投入劳动。 [29]5月9日,训练班搬迁至北京市区南礼士路儿童医院对面的一座四层1300多平方米的灰楼。 [30]

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时期

由于全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普通的中级广播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训练班需要扩大生源和加深教学内容。1958年9月2日 ,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14]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学制两年,招收高中毕业生。10月2日,学校正式开学,学生按照部队编制组成二、三、四、五连,11月22日,学校设立波斯语班。学校开学一年后,分设发送技术、电视技术、传音技术三个专业,同时将二至五连建制改编为发送、电视、传音三个班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1   北京北方远思科技有限公司